楼市到底了?!
- 星空财富 微信号
- 2021-11-14 21:23:31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楼市真的很忙:
11月8日,国研中心在深圳举办了一场房地产形势座谈会,召集了包括万科、佳兆业、卓越在内的代表性房地产企业。
11月9日,据《金融时报》报道,高盛正在买入中国房企债券。
11月9日,武汉政府网站发布《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里面提及对“对非本市户籍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的,其在限购区域购买首套自住住房可不受限购政策限制”。
11月10日,央行发布了10月个人住房贷款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0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
11月10日,沈阳房产局召开房企会议,拟放松限购限售政策,但随后表示并无此事。
11月10日,还有一场和房地产相关的重要会议召开,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当日召开房地产企业代表座谈会。目的就是为了给房企输血,防止房企资金链恶化。
短短一周的时间,多个回暖信号频频杀到,这让过去几个月被人一致看衰的楼市,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和一丝希望。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小白菜在大概一个月前的那篇文章《土地流拍,央行发话!房企“躺平”为了啥?》,回过头来看,那篇文章基本预测了如今的局面。
上周发生了这么多事,咱们挑几个重点的来看看。
用心良苦的央妈
11月9日,高盛买入中国房企债券的消息引发了关注,尤其是在hengda债务违约事件之后。
不过高盛向来以“反向指标”著称,逆势操作不足为奇。但是这次报道这个消息的媒体很有意思——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尤其是,在报道中还用了“抄底”二字,这是不是在暗示——底部到了?
与此同时,11月1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房企代表座谈会。分析称,这场座谈会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境内发债的政策会有松动,而有房企透露近期也有计划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债务融资工具。
这样一来,卡开发商脖子最严的融资端,有望松动,资金链紧张的房企有救了。
这让我们想起了第二轮集中土拍的惨状22城集中土拍流拍率高达30%,而广州流拍率高达50%以上,北京的流拍率更是高达60.5%。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说过,第二轮集中土拍的惨状,其实是房企们“躺平的抗争与博弈“?
如今来看,是不是这样的抗争起作用了呢?小白菜不敢确定,但结果确实是让房企松了一口气。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央行一直在不断的给信心。
这一轮积极信号的起点,就是央行。先是9月底,央行三天内两次提及房地产,在9月27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以及9月29日召开的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上,均提出“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将其解读为“释放暖意”。
此后的10月15日,央行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那场发布会上破天荒的聊了很多房地产,而且每句话都暗含深意:
1、"房价回稳后,这些城市房贷供需关系也将回归正常"
2、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
3、恒大集团的问题在房地产行业是个别现象
那场发布会之后,市场的动作就没断过:
首先就是个人房贷的部分——房贷利率下调+放款周期缩短。
最近,多个城市的房贷利率已经从高点回落。
据贝壳研究院数据统计,10月其监测的90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
10月90城中20个城市房贷利率出现下调,其中14个城市首套利率下降,14个城市二套房贷利率下降,下调城市包括深圳、广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无锡、湖州等长三角城市。
放款周期方面,也出现了明显的缩短。从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的放贷周期就在拉长,放款周期3-6个月是常态。临沂、济宁、菏泽等山东地级市放款周期半年以上,而苏州、泰州、盐城等直接放款时间不定。
据贝壳研究院数据,10月90城房贷平均放款周期为74天,较上月有所延长。不过从局部城市看,上海、芜湖、南宁、烟台、郑州、株洲等城市放款周期较9月有所缩短。
据说,杭州针对符合条件的刚需家庭购房,放款周期缩短至1-2个月;苏州部分银行最快2周能放款。
现在,不但能贷款,利率还降低,这才是又给信心,又给政策,对于购房者来说压力小了不少。
为了证明自己的努力有效,央行在11月10日,发布了10月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贷款投放两个数据:
10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
10月份房地产贷款投放环比和同比都有大幅提升,预计环比多增加1500亿至2000亿元。
过去几个月,央行没有发布过这个数据,这个时候之所以公布这组数据,就是要给市场信心。
为什么不能硬着陆?
强势调控生效,楼市被压抑下来之后,为何又要给市场信心呢?估计大家都会有些疑惑。
近日,一篇来源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员的论文《如何防范房地产市场硬着陆风险》传播很广。这篇文章可以给点启发。
该论文直言不讳地指出,进入2021年下半年以后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硬着陆风险已现端倪。
文章中提到:如果房地产硬着陆,会拖累经济增长、导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超预期下降、冲击并抬升信用风险乃至全社会购买力下降等等。
论文称,如果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下降15%,就会拉低1.5%的GDP。
这张图我必须着重再放出来一下,大家可以结合这个,再去看看前面的动作,基本击中每一环。
最后,我想说下土地财政的部分。
经历了第二轮土拍的凄惨之后,第三轮集中土拍,玩法更新了。
这次土拍把家里最好的地块拿出来拍。
北京拿出了朝阳区的绝好地块,5宗地块中有2宗是顶级学区。
深圳11宗地有6宗都是西部的优质地块。
南京把热门版块的地全拿出来,河西南、大校场、鼓楼滨江都有地块。
上一轮集中土拍表现最好的南京和深圳,就是因为把优质土地拿出来拍。
这次多个城市不仅把压箱宝的地块拿出来,还下调了竞拍门槛。
以前动不动要缴纳50%的保证金,不准联合开发,现在给30%就行了,没钱还能分期付款。
实在不行,可以找人联合开发。这就是要刺激房企拿地。
不得不说,开发商们用暴雷和躺平为自己争取了融资端的宽松和土拍的好机会。同时,短期的危机可能已经过去。
对于购房者来讲,买涨不买跌一直是楼市潜在心理规律。所以,价格下跌会降低购房预期。所以我们看到,全国已经有21城发布了“限跌令”(不完全统计)。其中有的城市是直接发布行政命令,有的则是通过约谈房企,限制恶意降价,否则就不给予网签的方式。这些城市包括沈阳、岳阳、昆明、唐山、江阴、鄂州、张家口、株洲、永州等。除了沈阳、昆明等个别城市外,绝大多数都是三四五线城市。
那对于刚需来讲,现在是不是抄底的好时机呢?大家怎么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星空财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