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精准纠偏有助于实现“稳房价”目标
-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1-11-16 06:23:31
李宇嘉(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最新发布的10月份70城房价指数显示,主要城市的房价明显回调,且调整的幅度在加大。新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城市数从上月的27个骤降至13个,连续2个月出现房价上涨城市数下跌的现象(9月份上涨城市数减少了19个),52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新房价格跌幅扩大、下跌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是,10月份很多开发商资金链比较紧张,表现在前端融资受限,而后端的商品房销售明显下滑,且预售资金管制加强,已销售的部分也难以转化为回款。
于是,开发商不得不启动了新房打折促销活动,特别是在二三四线城市。据调研,10月份新房七到八折的价格促销非常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前期加杠杆、冲规模比较激进的开发商,特别是靠前融撬动购地的,在面临前后两端的资金挤压时,不得不通过挪用预售资金、拖欠供应商货款、推迟商票和理财产品兑付等形式,来缓解资金链的压力,甚至选择债务违约。
但是,这些损害民生、损害市场信心的行为受到了抵制,也使部分房企资金链受到影响。资金链进一步紧张,倒逼开发商以更大的促销力度卖房,这是新房价格跌幅扩大、下跌范围更广的主要原因。二手房市场整体趋势与新房类似,但回调更明显。10月,7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3%,一二三线城市分别下跌0.4%、0.3%和0.4%。70城只有4个城市二手房价上涨,64个城市下跌。同比方面,70城二手房价指数上涨2.0%,连续3个月出现涨幅0.4-0.5个百分点的急剧收缩。
二手房价下跌幅度更大、范围更广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今年15个城市祭出二手房参考价,去年以来房价上涨较热板块,指导价甚至“腰斩”。各大银行按指导价发放贷款,导致按揭杠杆率明显下降,购房者首付款增加,从而限制购房需求;另一方面,银行信贷额度控制严格,出于吸储和维护开发商客户的考虑,对二手房信贷投放收缩更明显,甚至停贷,导致需求萎缩。
当下,“卖一买一”的换房需求比较普遍,在热点城市占主导。二手房难以卖出去,换房客户就选择降低挂牌价以促成成交,这也导致二手房价下跌。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指数环比下跌0.4%,跌幅比二线城市还要大,意味着一线城市指导价在“去杠杆”上的效应更明显,也意味着一线城市置换需求多,购房对于杠杆的需求更大,杠杆紧缩就会驱动房价下跌。
目前来看,房价下跌或降价促销在提振住房购置上的效果并不明显,导致房地产开发链条收缩。10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跌幅都超过了20%,比上月扩大;销售回款下降,资金链紧张,开发商土地购置积极性继续萎缩。1-10月份,开发商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跌幅从前三季度的8.5%扩大到11%,而土地成交价款仍旧在同比上涨(0.2%),意味着地价仍在高位。
土地市场下行,叠加资金链紧张,新开工和竣工都受到了影响。1-10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下跌幅度从前三季度的4.5%扩大到7.7%。10月单月下跌高达33.1%,跌幅比9月份扩大近20个百分点。此外,由于前几年新房销售一直在高位,去年以来竣工面积一直保持高增长,近几个月增速都在20%以上,1-3季度为23.4%,但10月份骤降至16.3%,彰显了资金链之紧张。
近期,市场显现出失灵的信号,金融政策开始适度调整、纠偏。比如,确保刚需购房的合理融资需求,维护消费融资权益;区分项目和开发商,对证照齐全的项目开发,相关融资要得到保障;比如,对稳健经营的企业,国内信用债市场增加扶持的力度。政策调整的主要思路是,以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正常化,保持需求端一定活力和弹性,并强化项目预售资金监管机制,形成严格的项目资金安全运营闭环,从而确保项目顺利竣工交付、确保民生得到保障。
对部分优质企业增加信用债投放,恢复行业信心、守住行业基本盘,同时恢复并购贷产品,助力行业结构调整、新陈代谢,让优质企业做大做强,让行业泡沫软着陆,这是政策重点。因此,金融政策调整重在解决市场失灵,而不是全面救助,需求端刺激也是极力要避免的。而且,在贷款集中度、三道红线依旧生效的情况下,有限的资金会投向优质开发商、投向新房市场。
因此,预计新房价格下跌会减缓,二手房价格仍会惯性下跌,这一趋势会延续到今年年底。不过,楼市的基本面并不差,特别是需求端。比如,上半年市场还比较旺盛,三季度楼市的主题还是紧缩性调控,各地库存水平也很低。总结看,楼市本轮急速调整的原因在于资金面突然收紧,信用风险事件导致信心下滑、预期悲观,造成供需两端循环收缩。随着政策精准纠偏,适度托底,行业链条顺利循环,市场信心会逐步恢复,房价明显下跌的趋势也将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