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省市出手!刺激三胎的绝招来了?
- 大胡子说房 微信号
- 2021-11-28 15:23:26
“大胡子说房”视频号已经推出,欢迎大家关注!
后续最新楼市动态将第一时间在视频号更新!
三胎政策,开始加速了?
最近,大家有没有发现:
你所在的省份,生孩子假期已经变多!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近30个省份正在修改本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纷纷延长婚假、产假,新增育儿假。
——育儿假,10天起步,30天不是梦!
河南、江西、四川、以及浙江已经升级,子女三周岁以下,父母每年各享有10天育儿假;
海南更加大方,规定子女3周岁以下,父母每年新增不低于30天的育儿假;
重庆更夸张,如果单位允许,夫妻一方可以选择休育儿假至子女1周岁结束。
——假期,一胎更比一胎多!
浙江规定生育1孩产假为158天,2孩为188天;
陕西更猛,规定如果生育3孩,母亲单独享受半年假期,父亲享受15天加长护理假。
——即使暂时不生孩子,光是结婚,假期也变多了!
河北最新规定,除享受国家法定婚假之外,还有额外15天婚假;
安徽省稍差一些,除了法定婚假之外,新婚夫妇可额外享受10天婚假;
山西省更是大方坏了,婚假直接拉长至30天,结婚能休一个月!
30个省市,齐齐开始升级生育福利包。
明眼人应该都能看出,这是3胎政策开始发力了!
所以哪怕某些城市,现在还没有具体的举措出台,也不要着急,多半是在路上了,马上就到!
只是比起感慨加长的假期,更多急脾气的朋友,已经忍不住开麦了:
这假真的能放吗?
现代人,最烦口号,要看是疗效。
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我脑海里也是疯狂冒问号。
双休都落实不到位,谈什么延长假期,政策如何落地?
休息半年?谁还敢聘用已婚未孕女性,女性如何公平就业?
夫妻双方都在家育儿,谁挣奶粉钱养家,薪资真能不受影响?
但是,但是,仔细思考之后,我却想说先别急着吐槽。
今年最不缺改革,回首过去的11个月,我们会发现今年绝对是足够为历史道的一年。
最大的特点是,政策足够翻天覆地,足够雷厉风行!
试着回想一下,今年所有事关房地产与社会走向的政策,提出的时间,落地的时间,推进的时间,就能大致明白我所说的。
2021年的第一天,就迎来了困扰全年楼市的大难题——银行贷款收紧!
1月1日,银行贷款三道红线正式开始实施,彼时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政策究竟能够严格到何种程度!
但很快,我们就见识到政策的威力。
长达3-6个月银行无法放贷,直接冰封所有热门城市的二手市场,二手市购买力突然消失,直接击垮了业主们最坚实的信念。
3月,楼市迎来最密集的调控。
热门城市迎来最密集的敲打,一轮不行就第二轮,二轮不行就上二手房指导价,即使信心强如深圳,也得乖乖熄火!
随着二手房指导价的密集落地,房贷利率上浮,银行房贷开始放缓,各地楼市真正走向平静。
5月,迎来最瞩目的7普数据,人口总和生育仅在1.3,暴露出我国目前严峻的人口问题。
很快,5月31日,放松三胎政策就来了!
紧接着调整的就是教育公平!
7月,北京东西城多校划片正式落地。随后更是公布即将推进教师轮岗,直接将最顶级的学区房干趴下了。
7月24日,教育局颁布双减政策。全国立即传来整顿查处补习班的呼声,教育机构纷纷倒闭,千万教培人面临失业风波。
前前后后上海、杭州、深圳也传来改革的信号,学区房信仰开始瓦解。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提出共同富裕。
腾讯、阿里纷纷开始捐款,税收优惠开始减少,传媒圈、网红圈的偷税漏税开始被抓典型等等,大厂开始做出表率推进双休!
此外,房地产税开始加速推进。
10月16号,在《求是》上领导人发布事关房地产税重要文章。
10月23号,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提出,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区域开展房地产税试点,授权期为五年,明年两会就要有消息。
可以说:
今年,是一个不得不信政策的时候!
回望过去,两大特点非常清晰:
1、政策响应绝对够快,半个月就能有决策落地,谁还说政府部门效率低?
2、力度更加彻底,三道红线、信贷收紧、共同富裕、教育公平,哪个都不只是口号。
我们要明白的是:
今年,绝非过去的任何一年。
回到生育问题。
依照目前的政策节奏,延长假期,只是起点,绝非终点!
现在谈效果,还为时尚早。
今年对房产和教育的任何政策都是如此,起初你不以为意,但最终都是行业的大震荡。
比起抱怨,我们大可期待即将杀至的系列生育利好。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谈论过目前人口问题的严峻,点击蓝字可以查看过去文章。
人口出生率不断走低,去年已经跌至1%,刷新近42年新低;
总和生育率跌至1.3,已经低于国际世代更替警戒线;
育龄女性即将大幅缩减,未来10年将萎缩40%;
新一代年轻人,结婚率还在刷新新低,生育意愿持续走低等等;
上述这些问题,不止你我吃瓜群众知道,政策决策层更加知道。
并且,根据过去发达国家的经验,生育率走低极难逆转,一旦生育观念成型,再多福利政策砸来都已经没有作用。
而我国,目前的优势是还存在一定的扭转空间,黄金期就是接下来的10年。
一方面是,我国人口基数足够大,目前处于育龄的女性还算充足。
另一方面是,生育意愿不是全面萎缩。
据我观察,目前90前或是95前的家庭,还是愿意生的。大多已经育有一胎,只是碍于抚养压力,不敢生育二胎甚至三胎。
而真正出现大面积观念改变的是95后,面对掏空6个口袋也难上车的房价,再加上更加快节奏的职场,以及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观念,生育意愿更是低到极点。
这是挽回人口趋势尚存的回缓空间,窗口期可能就是接下来的10年。
想要改变局势,我认为只有大力才能出奇迹!
只有大力,才能产生信念!
而信念,在任何行业都是比黄金更珍贵的东西。
就像买房一样,不是所有人天生爱买房。
而是当一批人在买房中尝尽了甜头,所有人都见识到了房价对工资的碾压,才形成了房价恒涨的信念!
生育问题虽然不一样,但实际也一样。
只有让大多数意识到生育的好处,感受到政府的决心,才会有生育的欲望!想要在短期内传到意志,达成共识必须大力!
所以我认为,一二线城市生育奖励住房,生育奖励购房指标、奖励购房优惠,甚至直接奖励现金,都是有探讨可能性的。
哪怕像学区房、房地产税一样,只是部分核心城市优先试点,传导出的信念都是非凡的。
当然,这些只是第一步,更多的长线政策也得跟上。
比如加强社会托育,让年轻人不必依赖老年人育儿;
比如加强劳动法落地,保障职工足够的休闲时间陪伴孩子;
比如推进教育公平,降低成本;
比如降低核心城市房价,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
当然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开始推进。
比起吐槽和抱怨,我倒是非常有兴趣看看,在如此强劲的政策推进下,2022年会发生些什么!
我们正在见证历史的转向。
不过,生育,本质是一种延续与传递。
我们还应该思考,究竟还有什么能促进年轻人,有动力去延续、去传递...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说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