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沦陷!这些小城的末日狂欢到了

  • 大胡子说房 微信号
  • 2021-12-13 15:21:32

五万块钱买套房,三个月工资付全款...

鹤岗之后,又一个城市因低房价而火了。

这次是牡丹江,没有太多意外,还是在东北。

对牡丹江人来说,他们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城市居然也会抢了鹤岗的“风头”。

这是一个距离鹤岗400公里的东北城市,和“煤城”鹤岗硬朗的气质不同,牡丹江更优雅。

2017年12月,牡丹江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这里辖区森林覆盖率高,拥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还有雪乡滑雪场、牡丹峰滑雪场等旅游资源。

对于游客来说,这是一个优美的北国冰城。

在这里,同样优美和冰冷的还有房价。

五十多平米的“老破小”,每套仅售5万元,贷款购买首付只需1万元,月供仅204元;

在爱民区、阳明区等区域,很容易找到售价在10万以下的房源,急售的业主会打出“5.5万秒售便宜房子”的宣传。

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个月乃至1年收入就能买牡丹江一套房,爽不爽?

可你绝对想不到,就是房价如此颓废的一座城市,也曾经乘着全国房价上涨的东风,热闹过好几年。

2016年那场席卷全国的狂风,把牡丹江的房价呜呜地吹了起来。

据安居客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2019年间,牡丹江的房价从最初4116元/平方米的均价,最高曾涨到均价5701元/平方米,涨幅达38.5%。

在最热的2019年,市区的很多新盘的单价已经超过6500元/平米。

短短两年,一切都变了,如今的牡丹江已经风光不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全国70城房价数据,牡丹江是8个东北地区样本城市中,新房、二手房同环比均下跌的城市,另一个则是黑龙江省会哈尔滨。

新房均价环比跌0.5%、同比跌1.3%、二手房均价环比跌0.8%、同比跌4.8%。

10月的牡丹江楼市,比天气更冷。

今年以来,市内所有楼盘都在降价促销,以9月开盘的碧桂园·瑜山盛璟为例,开盘价5800元/㎡,如今90平米的房源员工内购价不到5000元/㎡,全款还能再给95折优惠。

二手房市场则更加惨淡,根据安居客数据显示,牡丹江11月二手房均价挂牌均价5238元/㎡,环比下跌0.42%,同比大幅下跌7.19%;进入12月,挂牌均价已经继续跌至5189元/㎡。

一条完美的下滑抛物曲线。老铁,扎心不?

根据第一财经统计,挂牌均价5912元/平方米的南江绿苑,12月价格环比大幅下跌5.84%;挂牌均价4944元/平方米的紫云二区,环比跌幅4.83%;汇智御江湾、龙江小区、依林园小区、鸿峰花园、水电小区、向阳四区等挂牌价环比跌幅均超3%。

如今的牡丹江,正应了那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无论是鹤岗还是牡丹江,房地产高歌猛进之时的房价抬升,是专属这类小城的短暂狂欢。

兀自热闹的背后是终会散去的资金和炒房客,最终暴露的才是当地居民脆弱的购买力。

同一方土地,同一个未来。

鹤岗不会是唯一的鹤岗,牡丹江之后,还会有其他的城市后来居上。

根据国民经略统计,2020年全国房价最低30城中,东北占据14城,黑龙江7城、吉林4城、辽宁3城。

房价最低的10个城市中,东北则撑起了半壁江山,鹤岗之后是双鸭山、七台河、朔州、阜新和铁岭。

看到这里的老铁们,想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直以来,房价都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

如果说低房价是单个城市的发展痛点,那么密集的低房价城市,则放大了东北老大哥的尴尬。

于是,一个残忍的问题横在我们面前:东北这旮瘩,还有未来吗?

答案可能比问题本身更残忍。

东北的辉煌起于建国初期,铿锵的工业区闪烁着开拓时期的高光,而如今东北,似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巨大角落。

人口的流失已经成了东北地界上一个止不住血的伤口。

根据七普数据,目前东北三省的总人口大约为9851万人,对比六普,10年的时间人口减少了1101万。

在全国人口净流出排名前10的名单中,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共有9座城市入围,四平、通化、绥化、白山、七台河等东北城市人口净减少幅度均在20%以上。

2019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出生率全国垫底,自然增长率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负值。

在小学生数据上,过去十年,黑龙江鹤岗、伊春、双鸭山的小学生数量减少了50%以上,吉林的白城白山等地也减少了30%以上,而辽宁的铁岭、阜新也减少了30%左右。

人口持续外流,加剧了“空城”现象,低房价在人口外流的趋势中,成了必然。

牡丹江正是在本地人离开的身影中,渐渐陷入楼市寒潮。

2020年牡丹江人口229.02万人,与2010年的279.87万人相比,减少50.85万人。人口结构也在“老龄化”,在流出人口中“90后”和“00后”占比近三成。

东三省人口外流的背后是经济的颓势和工作机会的丧失。

今年前三季度31省GDP数据出炉,东三省GDP之和为3.89万亿,还不及一个四川省(3.899万亿)。

单独来看,黑龙江前三季度GDP为0.97万亿,排名全国倒数第七,被新疆(1.13万亿)超过,西南地区的贵州更是比黑龙江多出4200多亿。

和黑龙江一样,吉林也不足万亿,前三季度GDP为0.95万亿,排名全国倒数第六。

表现最好的辽宁省GDP虽然达到1.97万亿元,同比增长7.4%,排名全国第17位,但是也已经被重庆反超,前三季度重庆GDP为1.99万亿元,增速达到9.9%。

东北三省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进入90年代以后,东北的经济增速放缓,下岗失业问题严重,并且随着住房、就业、福利、保险等制度改革,原有的体制优势也不复存在。

东北兴于资源,也衰于资源。

鹤岗曾是黑龙江省四大“煤城”之一,阜新则是辽宁曾经的煤炭重镇,一旦资源枯竭,这类城市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支柱产业,就会陷入收缩型城市的困境。

曾经的牡丹江橡胶、机械等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牡丹江全年GDP超过1216亿元,2017年更是达到1404.7亿元高峰,巅峰之后,受国企转制、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经济增速也不断放缓。

曾经在工业时代无比硬朗的东北,如今不仅老了,而且累了。

在守着工业资源与商贸机遇的博弈中,人口不断外流,未战而败北。

政策方面,呼声最高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称号,老大哥沈阳还在苦苦等待。能否收入囊中尚且未可知,即便有了这个名号,仅靠一个沈阳,又能有多少带动作用?

可以预见的是,像沈阳、长春、哈尔滨这样的东北大城市必定会继续虹吸外围的人口,未来东北的小城,还会越来越难。

鹤岗与牡丹江的故事,不会是终点,东北的未来似乎已经写定。

人口持续外流、经济疲软、气候寒冷,无论哪个方面,都在告戒着投资客:速速离场。

东北的本地人尚且都在朝着温暖的地方去,这时候想要入场,岂不是惹了一身膻?

就像克而瑞曾在研报中描述的那样:“东北三省以传统重工业为支柱产业,资源型城市为主的经济结构,导致人口、产业等自成一体,房地产市场相对封闭;此外因气候、产业调整等因素,大量人口、资金外流,中长期市场需求缺乏支撑。”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疑问:昨天的鹤岗,今天的牡丹江,明天会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说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