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建又要来了!

  • 樱桃小财女 微信号
  • 2021-12-27 08:02:44

大家好,我是星哥

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值得反复揣摩,仔细研读。

因为接下来,很多政策的落地都会围绕这个会议的精神。

有关房地产的就是一句话:

房住不炒,各地因城制宜满足合理住房贷款需求。

话说完没几天,信贷已经松了些了。

消费端,房贷利率也下降了,明年必然是全面5字头的,房贷的放款周期在缩短。

从供给端,地产公司的开发贷的审核也没那么严了,也允许发债了,房企慢慢也会得到输血。

房地产的政策跟进的非常快,因为各地确实很难受了。

同样的,在经济工作会议里面,有一句有关投资的: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财政加快支出进度。

果不其然,本周末有个消息就披露出来了,大基建的投资清单出炉了。很多城市即将上马一批基建项目。

同时,考虑到钱的问题,又有1.46亿的专项债务来护航。

其实很多地方手里确实比较紧张了,周末还有消息看到网红城市鹤岗都停止基层招聘了。再加上最近GWY降薪的消息。

用投资来拉一拉经济,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基建主要是两类,一类是传统基建,比如铁路,公路,水利等等。

另一类是新基建,5G,数据中心,电网等等。

现在我们谈大基建,已经默认是包括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了。

之所以又再次启动基建项目,主要还是因为经济承压。

之前经济工作会议提炼的三点挑战,总结非常到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尤其是消费需求萎缩,这是一个很大的痛点。

星哥之前根据2019年的统计局数据,整理了一张图,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主要取决于消费。

而今年的社零数据非常一般,尤其到下半年之后就非常萎靡了。

中证消费指数今年表现也非常一般,消费股票往年都是长牛的,今年基本没有啥行情,买消费股的也没怎么赚到钱。

消费起不来,有很多的原因,这个之前也说过好多次。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房价上涨,挤压消费。

当然我不排斥这个说法,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只是其一。

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大家收入增速在下滑,同时大家对保障体系没有信心,很多人不敢消费,习惯储蓄。

实际上,居民储蓄这几年一直在攀升,今年6月份,央妈的数据看,储蓄已经突破了100万亿。

储蓄还在增加,说明社会整体财富是在增长的,并非没有钱。

可能是大家更保守了,对未来预期不好。

也可能是结构性的问题,家庭之间的差距太大。

另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大消费的供给端完全不行,被欧美日吊打。

中国过去二十年大发展,居然没有一家挤进500强的跨国消费公司(海外占比算30%以上),没有宝洁联合利华,没有耐克阿迪,没有欧莱雅资生堂,相对应的国产品牌,最终只能在国内的二流市场混一混。

最终我们的消费类核心资产,也许只能算茅台(600519)和中国烟草。

大家应该自己也有感受,好的消费品几乎全部是外国货,饮料啥的都要刻上日韩文字才显得有档次,买鞋子,买包包,买饮料如果不考虑价格,必然是进口的好。

然后很多人对国货一顿分析下来的结论是:嗯,我们在进步。

我对未来的消费内需还是持保守态度,甚至是悲观的,短期内很难起来。明年可能还是要靠占比并不大的投资和出口。

而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大基建和房地产。这是我们最擅长,而且最稳妥的模式。我相信这也是为啥这个时间点推出大基建的原因。

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理解大基建对中国有多重要?

中国过去之所以创造了全世界令人惊诧的社会财富和经济奇迹,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两点:

首先,就是加入世贸之后,通过制造业的出口拉动了大量的就业和增长。

其次,更重要的是,用大基建跟随中国城镇化的大战略创造了惊人的GDP,这也催生了我们大基建领域的一批王者队伍。比如,

传统基建的钢铁里面,按产量十大钢铁巨头有7家是中国的,包括宝钢,沙钢,河钢,鞍钢等等。

新基建的5G有华为中兴。

数据中心就有浪潮华为联想阿里巴巴等等。

中国的城镇化之路,在全球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战略,以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全球地位,也可能只能走这条路。

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改造成城镇,修铁路,修高速,修地铁,然后挖电缆,铺基站,盖数据中心,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齐头并进。

通过巨大的人口红利,催熟了一批大基建各个领域的世界五百强。

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并没有通过技术和客户需求的驱动,来拉动内需。

我们的消费公司打得趴在地上,以至于出了一个安踏,一个元气森林,一个完美日记等等,就被人说成国货要崛起了。

我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真的太天真了!

二十亿的元气森林,跟两千亿的可口可乐,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每一个消费品背后都是技术驱动,都是对用户体验的理解和满足,短期一二十年内,很难在消费品的供给侧上超越美欧日韩。

而且,我认为中国的基建投资实际上是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房价。这个逻辑我给大家手画一下:

基建的投资是创造了土地价值,最典型的是地铁一响,黄金万两的比喻。

土地价格随着基建的投资的增多而变得越贵,土地价格上涨,会拉动房价上行。

所以,房价上行的道路,是跟城镇化的大战略是息息相关的,也是跟中国当前实体经济所走的独特模式密切相关的。

现在的城镇化已经到了尾期,但是大城市化还在进行之中,上海还在搞五大新城,北京还在发展通州,连一线城市的城市化都远远没有结束,更别说二三线城市了。

我一直反复说,城镇化之后是大城市化,都市圈和城市群化,这会进一步给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带来价值,从而让一二线城市房价上行。

只要实体经济的底层逻辑不改,也很难改变房价的本质。

今天就写这么多,点到即止即可。

最后,提醒下想买年金的朋友们,再过五天,性价比最高的年金产品就要下架了。想买的可以预约顾问。

详细的产品可点击之前的文章解读:变了,对我们有大影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不知道未来经济形势会如何,自己的收入会有什么变化,趁着现在还有足够的赚钱能力,用年金提前锁定利率,算是给自己或者小孩老人,留一份打底的安全资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樱桃小财女。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