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那么高,要厨房干什么!?
- 大胡子说房 微信号
- 2022-01-31 13:43:04
每日房产干货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
除夕快乐!
相信大家伙现在已经已经忙起来了,搞卫生、准备年夜饭。
看到我这个标题,正在吃炸番薯的你,应该翻个大白眼,然后吐槽这都是个什么标题和话题。
先别急着吐槽,看我怎么说。
另外本文只是做一个探讨,吸引大家思考。
对于多数人而言,这是一个伪命题,厨房是一定要有的,但为什么会有这个思考?
到底哪些人觉得厨房已经不是必需品?
最近这些年,总听到许多人说年味越来越淡,随着许多地方禁止燃烧烟花,往年除夕夜的热闹似乎又更淡了一些,唯一一个藏在许多打工人记忆里的应该就是过年才会出现在餐桌上的少数“年味”佳肴。
炸煎堆、炸油角、芋头扣肉、腊肉腊肠等美味菜肴,是多少在外打拼游子记忆中的“年味”。
但随着人们物质水平越来越好,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工序繁杂的年菜正在逐渐消失,加上年轻人平常许多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多数年轻人根本不懂做菜,随着这一代年轻人为人父母,条件好的更愿意直接向饭店定制年夜饭,其余的也更倾向于简单为主。
结合平时许多年轻人的实际生活,于是,有了标题的那个问题:
在大城市,房价已经非常高了,那厨房真的必要吗?
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的数据,1月份深圳二手房成交均价已经破9万,以一套小面积80平米的户型为例,一般厨房面积在6平米左右,那么一个厨房的价格就54万,或许这已经是许多人老家一套房子的总价了。
而现在多数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有多少是可以晚上下班回去做饭的?又或者是三餐在家吃饭的?
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几乎一日三餐在外解决,哪怕是周末以及节假日,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休息以及娱乐上而非做饭上,很多人的厨房几乎处于闲置状态,但那几平米的厨房却真真切切占据了空间,也必须真金白金支付买房费用。
所以房价那么高,要厨房干什么?
其实这是一个有趣但又有点无聊的问题,但你认真想想,似乎又有那么点道理。
就以深圳南山高新园叫份外卖为例,一份28元左右,早餐9元,一天花销65元,22天工作日1430元,周末加餐算300,一个月餐饮支出2630元,一年是31560元,54万元可以叫17年外卖。
如果你节省下一个厨房,相当于能满足你叫17年的外卖费用。
更何况,本来现在年轻人会做饭、同时愿意天天做饭的,真的没多少,在一线城市打拼还能做到天天带饭的,要么和父母同住,要么工作比较闲。
这就是一线城市最赤裸裸的现实,如果厨房已经成为非必须功能区,那么出于实际生活成本考虑,厨房是不是没有必要纯粹作为住宅概念的附属品而存在?
理性考虑,确实是的。
一个厨房的存在,更多是出于一个住宅的合理功能区分布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赋予的想象而存在。
或许有一天,大家越来越忙,外卖吃得越来越多,过年直接定一个年夜饭送货到家,又或者直接定个酒店吃年夜饭,厨房使用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也就有可能变得可有可无。
尤其是当厨房这个功能区放在一线城市上,价格问题真的非常尖锐。
上面我举的例子是深圳的刚需家庭,其实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高房价早就让厨房失去“独立空间”了。
一些劏房早就是厨卫一体了,厨房和卫生间共用一个空间,厨房从来不是作为独立的功能区而存在,甚至直接一个电磁炉就能解决日常做饭需求,这些空间是灯红酒绿的霓虹灯都照亮不到的地方。
在房价日益高耸的当下,年轻人想要上车,优先考虑的已经不是能不能拥有一个独立的厨房,而是如何尽可能挤出一点空间做多一个房间,容纳多一个人。
生存和生活自古以来就是残酷的两面,有人在苦苦挣扎上车,有人已经考虑如何改善换大房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大城市房价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厨房必须要独立一个功能区空间的要求会越来越低,甚至对厨房的面积和功能越来越苛刻,尽可能小的厨房面积空间做到尽可能多的功能要求,这才是未来厨房的使命。
越高的房价,对应的就是越高的上车成本,再对应的就是小户型的功能设计,小户型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居住,而不是厨房。
所以厨房,极有可能在未来变得越来越小,功能设计越来越极限,甚至有一天,不作为独立的功能区而存在。
说到这,应该很多人开始喷了。
我不是说厨房应该被淘汰,而是厨房背后隐藏的问题:高房价当下,房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商品房出现的原因,其实是为了改善当时逼仄的生活环境。
福利分房时代,过道做饭,公共浴室和卫生间,一家五口住16平米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在住房紧缺的年代,对于房子的渴望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社会发展之下,市场经济开始逐步代替计划经济,商品房开始取代福利分房,可原本商品房只是想改善生活环境的初衷,随着房价越来越高,初衷早已改变,房子也就从居住属性变成了投资属性。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人在大城市开始负担不起一个可以站立的房间,一个可以肆意转身做饭的空间,只能过着弯腰屈膝的日子。
小城市逐渐日本化,大城市逐渐香港化或许就是20年后中国的现状。
这不是厨房的问题,更深层次是中国大城市高房价的问题。
环境越差,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就越低,房价越高,人们对房子功能区的要求也越低。
或许大家以后可以想象的场景是:有部分依旧是需要大厨房的家庭,而有一部分家庭已经把厨房摒弃,不再成为生活必需品了。
而这,不知道是社会的进步,亦或是社会的退步。
站在理性角度而言,大城市高房价之下,哪怕厨房不会被马上淘汰,势必也会倒逼住宅的产品功能升级,未来厨房的功能可能会越来越极致,如果用最小面积容纳厨房的所有功能,又如何个性化设计厨房,这才是接下来厨房存在的意义。
否则,高房价之下,年轻人又凭什么为厨房买单?
而感性角度,厨房里充满的烟火气,确实藏着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放学时刻家里传出的饭菜香,是孩子们童年对美食和家记忆,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厨房,都展现出中华美食的魅力。
然而,这一切都得建立在年轻人有时间和有精力去学习和理解烹饪上。
但年轻人的时间呢,都去哪了?
或许有部分又该回归于这个浮躁社会、以及高房价对劳动时间的压榨上。
瞧,这个有趣但无聊的问题,也总能引发更多的思考。
不过说到底,对于中国人的味和嘴来说,能制造出美食的厨房是一定要有的,哪怕这一代年轻人越来越少做饭,但厨房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气的寄托。
可以小,但必须有。
最后,祝大家除夕快乐,多吃美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说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