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房子千万别买在这些城市!

  • 大胡子看深圳 微信号
  • 2022-02-07 19:43:04

春节假期转眼已经结束,回想这一个春节假期,只有两个字形容:

忐忑

因为深圳疫情的再度爆发,身在中山的我在家人的督促下,不得不主动防疫,几乎整个假期都没怎么出门。

年前,怕得是回不去老家中山,年后,怕得是回不来深圳。

在中山这几天,我一直在观察中山的一些防疫细节,亲身体验了深圳和中山两个城市的防疫之后,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为什么深圳这类大城市会是楼市的未来。

疫情的压力如今都集中在了大城市。

原因很简单,在如今全球化的大潮下,大城市往往是人流、物流流通非常密切的区域,接触和传播病毒的机会会增加。

深圳,就是最好的案例。

首先深圳是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一名,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5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9.1%。

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

年后和年前深圳两波疫情,源头都是外来物品感染。

其次,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有70%是广东省以外的人口,常住人口有1763万,但户籍人口只有584万,本土土著人口很少,一到春节这样的节假日,人口流动会更加频繁。

随之而来的结果是:

春节深圳这一波疫情,通过春运传播到了其他城市。

在广东,此前唯一一个广东省内没有新冠感染病例的城市云浮,中招了;

在广西,最新消息是,百色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播。

这都是大城市的巨量流动性所带来的蝴蝶效应。

高风险性、高流动性,在疫情时代,这是大城市必须面对的挑战。

但压力越大,锻炼出来的抗压能力也越强。

深圳年前和年后这两次疫情的应对,都异常的迅速。

一方面是迅速实行区域封锁;

另一方面是是全民多次核酸,最快速度筛查感染者。

双管齐下的结果就是:

深圳在第一个病例出现之后1-2周左右,就能逐渐平复疫情,恢复0新增。

年前在深圳经历一段防疫之后,我对深圳的防疫有两个感受:

第一,深圳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治理能力。

举一个小例子。

我家附近的核酸检测点在一个公共停车场。

年前龙岗发现病例,我们社区当晚发了第二天核酸检测的通知,我当天晚上回去的时候,停车场还基本停满了车,但第二天我去的时候发现,原本密密麻麻的停车场已经腾出了一大块空地用来布置场地做核酸。

这背后的通知、协调和执行,只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完成,执行力可见一斑。

第二,深圳成熟的义工体系。

深圳的在册义工数量能达到260万,而且这些义工不是光有一个注册的数量,而是实实在在地在做事。

你去做核酸的时候仔细观察或者询问,发现大部分忙活的都是志愿者。

前几天年初一的时候,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留在深圳的朋友发了一条他在年初一做义工支援防疫工作的朋友圈,让我非常感触。

应对疫情尤其是大城市应对疫情,社区防疫非常关键,这两年国内外很多城市防疫的经验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

而一个成熟的义工服务体系,能帮助更多的深圳人有机会参与到了社区防疫之中。

真正的发动群众、真正的群众路线,不过如此。

在深圳的时候,虽然有疫情,但说实话,我真的不担心;

但到了中山,我不敢这么说了。

要论城市体量,中山算是三线城市,也不是小县城,防疫力量真不弱;

我所在的镇区,因为靠近之前发现病例的坦洲,所以防疫的措施其实也很严格。

按理说,只要当地足够重视,毕竟是在大湾区城市,各方面都不会差。

但是离开之前一个做核酸的经历,还是让我感受到了三线城市和大城市在细节上不小的差距。

事情是这样的:

年初五我去镇上的广场做核酸,本想着自费做应该会很快,但结果愣是在检测地排队排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到我。

一开始,我排在队的后面,实在不知道前面啥情况。

等我排到队伍前面一看才知道,慢是因为这个检测点人手实在太少!

给我们捅喉咙的医生,既要捅喉咙、又要扫手机二维码,还要督促我们填表,旁边只有一个志愿者,还都帮不上忙,只能站在那维持秩序。

后面一个大叔,可能也是排太久队憋不住,走到前面操着方言破口大骂:

“给了钱还做这么慢,现在能不能退钱?”

骂着骂着就开始和志愿者发生争执,原本应该是秩序井然的现场,顿时变得杂乱不堪......

除了做得慢,做核酸期间还有不少小细节值得吐槽。

比如,整个广场根据省外和省内、自费和免费设置了不同的检测点,但检测点这么多,却看不到一个咨询点,也看不见能咨询的工作人员。

就算现场有字牌标识,但你要知道,很多来做核酸的都是中老年人,这些老头老太喜欢唠嗑不喜欢看字,没有工作人员指引,他是搞不清楚排哪个队的。

最后,就只能找一个顺眼的人随便问问,很有幸,我排队的时候被问了两次。

再比如,核酸地点的通知也不到位。

我们镇上能做核酸的场地有两块,广场是一块,另一块在体育场。

广场这边人山人海,但听现场的志愿者说:体育场那边人很少,工作人员清闲到在玩手机。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没有官方信息部门或者通知渠道说哪里可以做核酸。

我能知道广场能做核酸,是因为我妈早上经过时看到有人在排队通知我的,核酸在哪做还得口口相传,真是防疫全靠吼。

口口相传的问题就在于信息容易有偏差。大家都说广场能做核酸,那大部分人就只去这儿,压根没有人知道还有另一个集中核酸检测点......

就在测核酸的当天,我还在一位中山朋友的朋友圈上,看到了吐槽在医院做核酸的内容,看来,我所经历的这些问题并不是孤例。

其实,真要较真的话,我吐槽的这些现象,都不致命、都是“小问题”,但没办法,毕竟咱在深圳呆过,差距肉眼可见。

更为扎心的是——

这些小问题其实普遍存在于类似中山这样的中小城市身上,尤其是在防疫力量最薄弱的小城市和乡村,有些问题或许只会更严重。

说到这,咱就得适当地拔高一下了。

深圳和中山的差距,看似是两个城市的差距,实质上是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缩影。

为什么现在大家总是想着往大城市走?

城市的硬实力,比如经济指标、就业机会、薪资水平是一方面;

城市的软实力,比如治理能力、处理公共事件的水平,也是一方面。

在如今的城市化发展下,可以断定一点:

像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未来10年、20年,大城市只会持续在硬实力和软实力层面吊打其他城市。

城市化的未来,还是在大城市;

楼市的未来,还是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房子能不碰就别碰。

为什么?

看问题不要脱离经济本质。

仔细研究一下现在各个城市的财政收入水平,每年北上深的公共预算收入都在其他普通城市的3倍以上,说白了,就是有钱。

没有钱,什么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不能长久;

没有钱,啥规划都是吹泡泡。

有钱就是王道,城市竞争,一样不能免俗。

大城市强者越强,是城市化的客观规律,买房

所以在做任何城市化的分析之前,尊重规律,分析的结果才有意义。

最后,我还是想提一个这两年来很多人都在争论的问题:

大城市化是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还应不应该坚持?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这两年的新冠疫情,确实让很多人开始看到大城市化发展的一些问题。

比如城市污染、比如城市贫民窟、比如医疗挤兑!

从风险和收益这两个角度来看的话,原因是大城市的聚集在形成规模收益的同时,必然也会集中风险。

风险和收益并存,是现代大城市的特征。

如何破局?

我觉得只有持续高质量发展。

毕竟我们现在的城市化率还不到70%,还有不少发展空间。

用发展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问题,远比按下暂停键要聪明许多。

想要了解更多深圳楼市信息,记得点击下方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看深圳。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 深圳 城市 核酸 疫情 防疫 大城市 问题 中山

分享到:

联系邮箱:291 32 36@qq.com

京ICP备12018864号-33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22  www.213.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213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