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人口数据,跌破眼镜!接下来还能买房吗?

  • 大胡子说房 微信号
  • 2022-01-29 15:13:04

最近看到两组创造历史记录的数据,但说起来并不是那么值得高兴。

第一组数据:

2021年最新的人口出生率公布,全年我们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只有7.18‰,创下建国以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去年全年我国的净增人口(相比前一年总人口增加数)只有48万,创下自1962年以来的新低

第二组数据:

2021年数据尚未出炉,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813万对,同比2019年下降约12%,创下17年来新低。

一组新低的人口数据,一组新低的结婚数据,其实总结起来就四个字:

人口危机

之前的文章中我很少讲人口的问题,我也无意像其他自媒体一样散播焦虑。

但数据摆在这,既然都说楼市长期看人口,我想还是有必要说说现在的状况会如何影响未来楼市的走向。

要更细致地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能只看出生率和结婚率这两组数据。

无论你是来自三四线的小城,还是来自一线的特大城市,大家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这几点现象:

第一,老龄化

无需多言,摆数据就懂。

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2016年这个比例只有16.7%;

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2016年这个数据比例只有10.8%。

不难看出,我们的老龄人口的比例一直在上升。

在联合国常用的人口老龄化划分标准中: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标志着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而世界卫生组织把老龄化的社会细分为:

“老龄化社会”、“老龄社会”、“超老龄社会”,三类形态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标准分别是7%,14%和20%,

按上述这2个标准,我们100%已经属于老龄社会阶段。

所以,别再提什么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实际上已经是了。

第二,结婚率在下调,同时离婚率也在增加

还是数据说话。

2020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达到373万对,离婚登记数量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

疫情时代,某种程度上助推了这个趋势。

因为经济的情况、因为生活不确定性的增加,很多处在婚姻状态中的人们,开始动摇、迷茫,属实正常。

比如2020年5月的时候,疫情刚有缓解,深圳就曾出现过一轮离婚潮。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现代人对于婚姻的态度。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以前的人面对婚姻受挫的态度,那就是:

“继续凑合过呗,还能离咋地”。

但现在的人不一样了,婚姻观念更加开放,婚姻关系一旦受挫,许多人想得就是: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这种更为关注个人感受的婚姻观念,同时也带来了第三种现象:

晚婚、不婚现象增加。

2005-2019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9.7%。

与之相对应的是4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从3.9%增至19.9%。

也就十几年时间,年轻人的想法就从“这个年纪还不结婚”变为了“年纪轻轻结什么婚”。

除了晚婚,选择不婚的人也在增加。

在最近国家卫健委的例行发布会上,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已经承认:

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

不婚人群具体有多少,还很难用具体的数据去统计,因为如何界定不婚人士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但你去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看看现在的年轻人的留言,看看现在他们对婚姻的态度,就知道卫健委官方的说法不是偶然。

说了这么多,其实上述这些现象,可以直接用四个字来概括——

时代变了

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化的时代,变的不仅是人口趋势、还有人自身的观念和选择。

所以,不要担心人口会不会出现危机,因为担心也没有用。

我们必须承认:

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未来会是常态。

在这个新趋势下,一个现象已经出现:

未婚买房的意愿和比例在不断增加。

根据艾媒咨询《2021中国单身群体调查》的数据显示:

90后群体中27.3%的受访用户已经购房,41.3%的受访用户已有购房计划;

95后群体数据中,也有21.1%的受访用户已经购房。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以一线的深圳为例,根据房天下的统计数据:

2021年,深圳购房者中,未婚占比31.9%,相较2018年的20.8%,增长超过10%。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单身人群中,单身女性的购房比例明显在上升。

2021年深圳未婚女性购房者占比17.7%,相较2018年增长6.7个百分点;

从年龄上看,2021年,30岁以下购房者占比13.7%,相较2018年增长5%;,其中30岁前单身女性占比5.3%,比2018年增长2.3%。

数据揭示的现象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单身女性更愿意也更有能力买房

以前,女性的经济关系是依附于家庭,甚至直白点说是依附于男性的,所谓夫为妻纲,本质上是经济问题。

谁把握经济命脉,那谁就是纲、谁就有话事权!

而随着女性的独立意识的不断启蒙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已经能够自己把握自身的经济主权。

这个时候的女性,相比拥有婚姻,她们更在意的是拥有房产。

过去女性关注的大事,传统默认的步骤是:

恋爱(!)→结婚(!!)→买房(!!)

而现在的步骤开始转变成:

买房(!!)→恋爱(?)→结婚(??)

感叹越多越在意,问号越多越犹豫。

在深圳这些一线城市,这个现象尤其明显。

说穿了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城市这里的单身女性职业发展更好、经济实力也更强,她们自然会比其他城市的女性有更强烈的购房需求。

从这个角度延伸开来看,无论你以后是想买房还是卖房,有一点你必须清楚:

购房者群体的结构、尤其是一线城市的购房者结构已经变了!

单身人士尤其是单身女性,未来会成为各个新房、二手房的常客。

这样的现状,会给楼市带来一个结果:

城市之间楼市持续分化

简而言之就是三四线小城市遭殃,大城市不受影响。

为什么是这个结果?

因为总结过去的经验,人口问题往往不在大城市中爆发,只在中小城市受影响。

参考率先遭遇人口和婚恋问题的日韩,是老龄化、低生育率社会的代表,但它们的大城市并没有出现人口危机:

在日本,最大的城市集群是东京都市圈,2020年东京都市圈人口达到3600万,是整个日本的3分之一;

在韩国,唯一超级大城市是首尔,人口达到1004万,占全国人口的19.2%。

只要是集中资源、集中就业机会的大城市,就会有人口虹吸,这是城市化历史的经验。

事物都是相通的,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也避免不了类似的规律。

三四线城市如果无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人口持续流出,就会逐渐被淘汰;

一二线城市继续保持经济竞争力,就能持续吸引人口、留住人口,甚至成为提供人口增量的主力军,

比如深圳,出生率长期排名全国第一。

所以我们必须更新一个观念:

大城市以后不仅会是存量争夺的赢家,还可能成为人口增量竞争的赢家。

简而言之,就是既能“抢”、也能生。

过去十多年,城市之间的人口规律可概括为——三四线生娃,一二线抢人。

但随着人口的迁移变动,未来很可能会演变成——一二线生娃、三四线没人

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当然,除了人口优势之外,别忘了前面提到的购房者结构,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往往是年轻的单身汪聚集地,他们将会是未来房产的一大需求来源,

楼市的底层逻辑终究是供需。

当你环视一周,发现:

不生娃也好、不结婚也罢,回归底层逻辑,对于大城市的楼市而言,其实并没有改变什么。

楼市的底座,终究还有支撑,只是看你在分化的大行情下,有没有能力选到那些底座最稳的城市罢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说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 人口 城市 深圳 数据 楼市 结婚 女性 大城市

分享到:

联系邮箱:291 32 36@qq.com

京ICP备12018864号-33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22  www.213.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213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