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十年迁徙,出售欧洲资产的李嘉诚并未“杀回来”
- 第一财经
- 2022-03-18 08:15:22
尽管2018年3月李嘉诚已经宣布退休,把他的商业帝国交给了大儿子李泽钜,自己担任起“长和系”的资深顾问,但长和系的一举一动,仍然让外界遐想这位93周岁老人在幕后如何运筹帷幄。
从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开始,李嘉诚家族陆续出售一批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资产,这不禁令人想起过去10年间李氏家族也出售了不少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资产。一时间,“李嘉诚又要杀回来”的说法沸沸扬扬。
2015年,李嘉诚重组“长和系”,形成了目前以四个港股上市平台为主的版图,它们分别是长江和记(00001.HK)、长实集团(01113.HK)、电能实业(00006.HK)和长江基建(01038.HK)。其中长实集团的方向重点为房地产、飞机租赁和基建,长江和记则以零售、电讯、基建、能源、港口和投资等板块组成。
3月17日,长江和记和长实集团公布2021年年报,最新数据显示,长实集团的中国内地土地储备仍在继续下降,较上一财年再降400万平方呎,而且今年年初长实集团刚刚出售了旗下上海物业——世纪盛荟广场。而长江和记年报显示,尽管出售不少欧洲资产,其2021年收入中,欧洲市场占比高达55%,内地仅占10%。一系列数据说明,“抄底王”李嘉诚没有杀回中国内地。
在业绩公布之际,“长和系”现在的掌舵人李泽钜亦表示,长实作为跨国企业,不限制投资地区,只以回报为主要考虑。他没有正面回应对英国前景的看法,但表示在卖英国项目的同时,还会有新投资项目。
“华人首富”十年间被不断超越
从1999年起,李嘉诚一直稳坐中国香港首富之位,仅在2020年因疫情影响财富缩水,以10亿的差距输给李兆基,在第二的位置上待了一年。
2021年,李嘉诚财富猛增20%,夺回香港首富称号。而根据福布斯发布的2022中国香港富豪榜,在香港富豪们总财富缩水的情况下,李嘉诚过去一年财富增长6亿美元,以360亿美元继续蝉联首富宝座。
尽管香港富豪们的排位起伏不定,但93岁的李嘉诚、94岁的李兆基以及76岁的郑家纯,已经连续多年在香港富豪榜上霸榜前三。
不过,如果跳出香港这一方天地,就能发现这些年已垂暮的香港商界大佬,他们的财富与企业涨势缓慢,仅仅是守成而已。
2013年,是李嘉诚财富排名的最高点。那一年,全球有1426人上榜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李嘉诚以300亿美元排名第八,继续蝉联华人首富。当时中国内地首富是娃哈哈的宗庆后,在全球的排名是第86,与李嘉诚差距巨大。
出人意料的是,当时最富有的华人李嘉诚,突然开始大规模抛售香港与内地的资产。
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2013年,李嘉诚相继出售香港天水围嘉湖银座商场、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东方汇金中心,合计套现约181亿港元。
首富的买卖牵动了市场的敏感神经,一时间,关于李嘉诚从中国内地及香港撤资的传言四起。2013年11月,李嘉诚邀请了多家媒体来到自己能俯瞰维多利亚港全景的办公室,特意对“撤资”传言辟谣。采访次日,“说我撤资是一个大笑话”的标题出现在多个报纸的头版。
然而这次回应后不久,2014年,李嘉诚继续出手了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港灯50%股权、长园集团(600525)股权、亚洲货柜码头60%股权、屈臣氏20%股权、北京盈科中心、上海盛邦国际大厦、重庆大都会、和记港陆71%股权等多个房地产资产及公司股权,共计套现约918亿港元。
短短两年时间,李嘉诚已经套现了一千多亿港元的资产,这与他本人的回应完全相悖。2015年,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发表《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称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在中国内地欲上演金蝉脱壳之法,是“失守道义”的行为。
这一次,面对外界质疑,李嘉诚不再作回应,而是继续处置资产。接下来几年,包括上海陆家嘴(600663)世纪汇、香港中环中心、香港和富荟、北京罗斯福广场等都被一一出售。
在出售资产的同时,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公司,在内地的土地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在2011年以前,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每年都会吸纳一些内地的土地储备,2010年时还曾在上海、南京连拿“地王”,但自2012年5月份购入上海一块住宅用地之后,长和系便隐身了。
在李嘉诚缺席中国内地市场的这些年,他的财富增长十分缓慢。根据福布斯富豪榜,近十年间,两批内地富豪的财富相继超越李嘉诚。第一拨人是内地的房地产开发商,2015年万达集团王健林成为中国内地首富,2017年王健林身家超越李嘉诚,2019年,恒大许家印的财富超越李嘉诚。
第二拨人是科技新贵,2019年,马化腾、马云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超越李嘉诚。2021年,拼多多黄峥、字节跳动张一鸣、顺丰王卫、网易丁磊也都超越了那位曾经的华人首富。
从2013年到2022年,李嘉诚的财富仅从300亿美元增长到360亿美元,全球排名后退了30多位。现在的华人首富是农夫山泉钟睒睒,其700亿美元财富已经接近李嘉诚身家的两倍。
“西进欧洲”走得并不顺利
近十年都缺席了内地大发展的李嘉诚及其“长和系”,选择了西进欧洲,英国是核心重镇。
早在2010年,李嘉诚就尝试进军英国,先后以90.3亿美元、38.7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与水务业务,2012年又耗资30.32亿美元收购英国管道燃气业务。随后,他还收购了1.6万个移动基站,直接或间接地掌握了英国25%的电力市场、30%的天然气市场、7%的供水市场和接近50%的电信市场。
2013年,和记黄埔的欧洲业务经营利润,史上首次超过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利润总和。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版图涉及水务、电信、铁路车辆租赁、港口码头、机场、地产、金融市场业务等,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
2015年年初,“长和系”通过出售香港和内地资产已经套现一千多亿港元,同时和记黄埔公告称,将斥资约102.5亿英镑(当时约合956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UK,这是李嘉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
2019年,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斥资46亿(当时约合393亿元人民币)英镑全资收购了英国最大酒吧集团和酿酒厂Greene King(格林王),这是英国第一大酒吧运营商和酿酒商,在英国拥有超过3000家酒吧、餐厅和酒店。
长江和记(00001.HK)最新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该公司55%的收入都来自于欧洲市场,中国香港地区收入仅占12%,中国内地仅占10%。
但李嘉诚的“西进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比如与电信运营商O2UK的收购案,就迟迟不能落地,先是被英国反垄断机构竞争与市场部门审查,后又遭欧盟否决。
而花了近400亿人民币接盘的格林王酒吧,又因为爆发疫情的原因,接连亏损、关店和裁员。
根据长实集团(01113.HK)年报,疫情发生后英国间断实施封城令和营业限制,对英式酒馆业带来极大冲击,刚收购的格林王遭遇经营困难,2020年资产减值9.95亿港元,经营亏损34.62亿港元,2021年资产减值1.44亿港元,经营亏损5500万港元。由于连续两年录得亏损,经年终评估,格林王商誉减值港币20.05亿元。
在重金购买的英国资产大亏损之际,因为中国内地防疫见效和复工复产有序,长实集团凭借曾经在内地囤下的土储,反而获得了不错的物业销售收入,极大抵消了香港物业销售收益减少的负面影响。
套现后净负债率或低至0.3%
从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开始,李嘉诚家族陆续出售英国和欧洲的资产。
2020年11月,长和宣布以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94亿元)出售其在欧洲市场的电信基础设施业务,包括欧洲6个国家的29100个通讯发射塔和业务权益,买方为欧洲最大无线基站运营商、西班牙无线通信基础设施运营商Cellnex Telecom。
2021年12月,长实集团所持有的瑞银集团伦敦总部大楼以约12.09亿英镑(约123.82亿港元)的价格出售给韩国国民年金公团和领盛投资管理。该项目是长实于2018年购入,三年半以来的总回报为约48亿港元,投资回报率达到45%。
而最近的一项潜在交易,是今年的3月4日有消息称由澳大利亚投行麦格理集团和全球私募巨头KKR牵头的财团正在与李嘉诚家族洽谈关于收购其旗下资产UK Power Networks的事宜。后者是英国最大的配电公司,估值高达15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260亿元)。
这项资产是2010年时李嘉诚家族以57.7亿英镑的价格收购的,其中长江基建集团及电能实业分别持有40%股份,长实集团持有20%的股份。12年过去了,UK Power Networks升值接近两倍。
由于能源和基建领域能带来持续的稳定收入,因此备受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的青睐,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交易领域之一。
竞购方除了麦格理集团和KKR组成的财团、荷兰退休金机构APG、安大略省教师养老金计划委员会和加拿大养老金投资管理公司之外,甚至还有中国国家主权基金——中国投资公司。长和系公司3月4日在一份联合提交给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文件中表示,未具名的各方已表示有兴趣收购其在UK Power Networks持有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分析人士认为,英国脱欧后英镑贬值,加上疫情的冲击,英国经济萎缩,货币政策收紧,此外还有政客鼓吹将公用事业收归国有,近期的俄乌冲突又让欧洲经济的前景蒙上阴霾,这些因素可能促使李嘉诚出售英国资产。
在出售大批英国资产后,李嘉诚旗下公司持有充沛现金流。
长实集团3月17日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起净负债率为7.9%,集团手中持有大量现金。长江和记最新年报则显示,截至去年末其综合现金和可变现投资合共1613.6亿港元,净负债率为20.3%。
最近瑞银集团发布研究报告称,长实集团自去年6月出售多项资产后,净负债率可能已从去年6月的13.3%,大幅下降至如今只有0.3%。从双位数大幅下降至不足1%,在长实乃至港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瑞银认为,如长实集团能成功出售其价值150亿英镑的英国电力资产UKPowerNetwork20%的股权,或有300亿港元的净现金流。
李嘉诚这一次手握充足现金后,将投向何方?
尚未大手笔回归投资内地
近期有消息称李嘉诚杀回中国内地,先后拿下成都晶融汇、上海三林印象城等项目,一场资产大挪移又展开了。但实际上,这两项收购发生于2019年,交易金额并不大,2020年时李嘉诚旗下公司还继续卖出过成都项目,今年年初又将上海世纪盛荟广场卖给了希慎,这些买进卖出似乎并不能证明李嘉诚家族的投资趋势。
而在李嘉诚家族最熟悉的香港市场,他们确实早已杀回去了。在2016年一次拿地后,作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李嘉诚家族,曾有整整两年没有在香港拿地。直至2018年,长实集团终于拿下一块价值百亿的土地,这是李氏家族7年来首次以超百亿港元大手笔投资本地地产。不久后,长实集团又投得香港岛南区黄竹坑地铁站第三期物业发展项目,估值在360亿港元左右。
最近一年,长实集团在香港密集拓储,已经通过不同渠道增加4幅地皮用作房屋发展,涉及地价共约173.8亿港元。
但在中国内地市场,长实集团表现并不积极。2021年下半年以来,内地房地产市场下行,土地价格下跌,拿地难度下降,被很多手握现金的港资房企视为绝佳的拿地窗口期。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近期就在业绩会上说,如今内地房地产企业中有很多在财务上比较困难,这反而可能成为恒隆买地最好的机会。
香港郑氏家族旗下的新世界集团更加积极,在2021年年初选择把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在了广州,释放了将重仓内地项目的信号。去年9月,新世界中国地产宣布投资70亿拿下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夏街村旧村全面改造项目,拟打造总部经济区、金融集聚区与美食休闲街区,引入K11集团旗下品牌、瑰丽酒店等。
嘉里建设、瑞安、香港置地等港资房企,都在近两年拿下地价超百亿的大项目。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发生时,香港置地就以310.5亿的价格拿下上海徐汇一宗综合体地块,以内地总价第一高的大手笔,展现了重仓内地的决心。
但被问及投资内地的问题时,“长和系”掌舵人李泽钜仅在2020年时表示,长江实业一直持续有投资内地,未有离开内地市场,所以谈不上重返。但截至目前,“长和系”没有过大手笔的投资动作。
李嘉诚家族的“长和系”要重回内地投资房地产已不是易事。过去十年间,伴随着李家不断出售内地资产,他们已陷入巨大的囤地争议。
2020年9月23日,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向区内各金融机构下发通知,要求禁止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以及为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原因是该公司存在捂地、捂盘的不良行为。尽管当时长实集团回应称,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已并非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之附属公司,集团并不存在囤地的情况。但后来外界发现,长实只是于几个月前出售了和记黄埔地产成都公司,而成都高新区的处罚针对的就是原股东的捂盘行为。
不仅是在成都,在上海的真如副中心,2006年长实集团以底价22亿元获得启动区A3-A6地块,平均楼面价仅3055元/平方米。项目在拿地后,直至2009年方才开工,2013年首次推出700套住宅,2016年又加推了500多套住宅,直到近年该项目还有住宅出售。十几年时间,上海的地价和房价都天翻地覆,整个项目的估值接近200亿,漫长的开发周期让长实多次陷入囤地质疑。此外,在北京、广州、重庆、惠州、东莞等地,长实集团及和记黄埔在内地具有代表性的十多个楼盘,开发时间都超过了10年。
而从“长和系”近年的动作来看,他们更倾向于去地产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投资。在新一轮的资产挪腾中,从英国市场套出的现金,又将被“抄底王”李嘉诚投向何方,尚有待时间解答。
标签:
香港首富十年迁徙,出售欧洲资产的李嘉诚并未“杀回来”
尽管2018年3月李嘉诚已经宣布退休,把他的商业帝国交给了大儿子李泽钜,自己担任起“长和系”的资深顾问,但长和系的一举一动,仍然让外界遐想
北京二手房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全国第一,新房源价格上涨成交分化
“上周末中介一直催我去谈价,说最近市场回暖,成交量上升,这个房子性价比高不愁卖。”苏娟(化名)看房一年多,仍在犹豫现在是否要“上车”
曝财报丨招商局置地2021年度实现营收259.21亿元,同比增36.7%
3月17日,招商局置地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公告显示,于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 21亿元,同比增36 7%;归属股东净利润5 6亿元,同
恒盛地产:预期2021年亏损幅度约40亿元至43亿元
3月17日,恒盛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发布盈利警告公告。公告显示,恒盛地产披露,相比截至2020年度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8100万元,集团预期截至202
富力地产公开寻求债务展期,涉及逾19亿公司债
受益于监管层的发声,富力地产在今日股价大涨超30%,但一则公告把富力从股市的欢腾中拉回了现实。3月17日,富力地产(02777 HK)在上交所披露
南通多数楼盘有优惠 市场观望情绪仍浓
在南通从事房产置业顾问多年的刘晓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记者近日通调查采访发现,进入3月份以来,南通不少楼盘除了优惠幅度较大以外,
一元宇宙:附属公司中标沉浸式体验家居数字化展销平台和体验中心项目
一元宇宙公司公司3月17日公告,赣州市南康区城发集团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3月14日宣布,附属公司北京千喜中标沉浸式体验家居数字化展销
深深房:授权管理层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9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3月17日,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授权管理层使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投资额度不超过人
万科泊寓的长租新方向丨长租·探索者
租赁企业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尤为珍贵。2014年,万科率先试水长租公寓业务,两年后正式推出集中式公寓品牌“泊寓”。伴随租赁市场前景被挖掘
家居IPO遇“倒春寒”
文 乐居财经李礼继朗斯家居、CBD家居、三问家居、华南装饰等上市中止后,杭州泛亚卫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泛亚卫浴”)的IPO计划同样“泡汤”
合肥2022首批集中供地:收金150亿与超八成封顶竞品质
3月17日,合肥2022首批集中供地正式开拍,上午即以11宗地块全部封顶价格进入竞品质阶段火热开场;下午4地块达到封顶价格,保利、乐富强分别以
亚马逊完成收购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米高梅 交易价值85亿美元
据外媒3月17日报道,亚马逊宣布已完成对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米高梅的收购,该交易价值85亿美元。亚马逊称,欢迎米高梅所有员工加入公司,并将与工
新星宇控股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2021年溢利10.18亿
3月17日,新星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光大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据观点新媒体了解,截至估值日期,新星宇控股拥有位于中
招商局置地2021年营收259.21亿 合同销售额551.96亿
观点网讯。3月17日,招商局置地有限公司公告称,于2021年内,录得溢利为人民币1,582,866,000元(2020年人民币1,513,445,000元),同比增长约4
招商局置地:2021年归属股东净利润5.6亿元
中国网地产讯3月17日,招商局置地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59 21亿元,同比增36 7%;归属股东净利润5 6亿元,同比降20 06%
海南:房地产调控达到了预期目标 2021年专项整治约谈企业771家
3月17日,海南省住建厅召开的新闻通气会消息显示,海南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始终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调整产业结
招商积余2021年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准备约1.16亿
3月17日晚,招商积余发布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信用减值损失的公告。根据公告,2021年末,通过对各项存货资产进行清查,公司对下属天津九方城
招商积余为两家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 合计担保额度12亿
3月17日晚间,招商积余发布为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的公告。公告中称,招商积余为全资子公司招商局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分
招商积余:拟使用10亿元闲置自有资金委托理财
3月17日晚间,招商积余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高公司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收益,拟在保证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及确保资金安全的前
越秀地产:获受5亿港元循环贷款融资
中国网地产讯3月17日,越秀地产发布公告称,于2022年3月17日,泓景作为借款人与一家银行订立一份融资协议。据此,贷款人在融资协议的条款及条
招商积余拟使用10亿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期限1年
观点网讯。3月17日,招商局积余产业运营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在保证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及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部分暂时闲置的自
太盟投资拟83.5亿收购雪松实业旗下齐翔集团股权
3月17日,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齐翔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雪松实业、实际控制人张劲基于自身资金需求,同时基于公司
棕榈股份两宗梅州参股地块被政府收回 获补偿款2.02亿
观点网讯。3月17日,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披露,梅州市土地储备中心根据相关规定将下属参股公司梅州时光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持有
合肥首批集中供地:17宗地近150亿成交
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当天19宗地块全部顺利出让,除2宗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外的17宗涉宅地块揽金约149 7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7宗地块均溢
棕榈股份回复问询函:河南暴雨灾害只是业绩众多影响因素之一
3月17日,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披露对深交所2月18日问询函的回复。据观点新媒体了解,深交所指出,业绩预告显示,棕榈股份业
年报速递|深深房去年营收超13亿元,房地产业务占比近七成
报告显示,2021年,深深房实现营业收入约13 21亿元,同比减少18 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 21亿元,同比减少23 91%。其中,在房地产
新开业热度提升 中上游租赁企业活跃度转高
观点网讯。3月17日,根据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的《三月住房租赁发展报告》研究显示,报告期内样本企业新增开业8个项目,涉及企业有魔方公寓、招
深赛格2021年营收19.95亿增幅42% 利润总额2.02亿
观点网讯。3月17日,深圳赛格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2021年度完成营业总收入19 95亿元,同比增加59099万元,增幅42 10%;实现利润总额20211万元
中国平安2021年不动产投资余额2161.38亿 占总投资资产5.5%
3月17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计业绩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
年报速递|嘉里建设去年收入153.3亿港元,毛利约87亿港元
公告显示,2021年,嘉里建设录得综合收入153 3亿港元,同比上升6%。在利润方面,2021年,嘉里建设录得毛利约87 43亿港元,同比增长约4 2%;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