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会丨毛大庆提案:建议增加针对私营企业人才引进名额规模

  • 和讯房产
  • 2022-01-05 11:51:37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于1月5日开幕,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毛大庆提交了《关于搭建产业需求和人才落户立体制度系统 建设首都人才吸纳体系的若干建议》。

毛大庆指出,中国正从总量性人口红利时代转为结构性人才红利时代,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在2011年达到峰值,早年依靠劳动力优势和出口优势支撑的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已逐渐过去,随着劳动力人数的下降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亟需以技术驱动发展,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才的发展密不可分。

2021年底发布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外资工作的若干措施》中强调了对教育服务、医疗保障、国际化消费供给和人才配套服务保障方面的政策推进。

一座城市的人才引进,与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北京如何做到人尽其才、对位施材,是政策端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

早在2012年,北京市已经在人才引进公开招聘中设定了七类与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科教文卫体等相关的重点产业领域

随着国家和北京市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的加大,以及北京市产业政策调整、企业结构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现有的北京市人才引进政策亟待根据产业政策进行相应的部署和调整。

北京市不仅需要尖端科技人才,还需要多层次的复合功能型人才。北京市亟待根据人才需求现状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体系梳理,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吸引及培育机制。

毛大庆提出了若干建议:

1、建议学习长三角地区的人才共享机制,由京津冀区域多座城市共同形成人才分块培养及共享机制,搭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及吸引体系。

2、由于企事业科研单位员工的工作重点不同,科研人员更关注知识性成果输出,企业则各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及利润指标,因此,建议针对企事业科研单位等不同类型,指定不同的人才引进判定标准。

3、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名额在北京市人才引进中偏低,随着部分国企外迁,民营企业在北京市产业发展和升级,尤其是高科技创新产业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目前给予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名额严重不足,建议增加针对私营企业人才引进名额规模。

4、建议根据不同高科技产业和科创产业领域分别指定针对性人才引进政策和配置名额,不再统一将不同产业领域“一刀切”。

5、中国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已超过2000万,其中高级技工人才的缺口更大。日本和德国的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比例高达40%和50%,但中国仅为6%。

建议北京市通过出台薪酬体系、就业补贴等相关政策支持的手段,迅速培育发展高级技工(高级蓝领)人才队伍,最终形成从高精尖技术科研人员到高级技术工人,再到基层技术工人的一整套从上到下的技术人才立体梯队。

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最终将反哺科技创新导向的生产制造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良性循环发展,推动北京市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再升级。

分享到: